環(huán)球塑化網www.PVC123.com訊:
半透明至不透明的琥珀叫蜜蠟,與其它自然寶石一樣,享有“地球之星”的美譽。
可近日易先生在花萬元購買來的蜜蠟手鐲、戒指等,經鑒定后發(fā)現(xiàn)都是塑膠制品。上海市收藏協(xié)會會長吳少華說,類似以假亂真的產品常常被混雜在天然蜜蠟中銷售,市民購買前要先了解蜜蠟的相關知識,以免受騙。
“正規(guī)的藝術品商店竟然也賣出假貨! ”易先生說,他平時很喜歡寶石,幾天前路過一家藝術品商店時,順便進去逛了逛,當時看中了多款蜜蠟戒指、手鐲、耳環(huán)等飾品,后花了12000元將看中的飾品買了下來。回家后,他將其中的一些飾品分送給朋友。當他將這些飾品送給懂寶石的朋友時,對方的一席話讓他尷尬至極:“這都是用塑料制成的,根本不是什么蜜蠟。 ”而事后,經鑒定,確實為假。
“一部分都送人了,我只好拿著剩余的戒指、耳環(huán)去找買家。”易先生說,一開始賣家并不承認,并稱這些商品放在柜臺,買家愿意買,賣家愿意賣,交易就達成了,不存在任何欺詐。易先生則認為,雖然不存在強賣,但這些飾品上標著“蜜蠟”,而鑒定下來不是蜜蠟,屬于欺詐。
對此,賣家表示,他們的貨都是從臺灣過來,有證書,是正品。易先生購買蜜蠟后,一個月才過來說貨物有問題,而且只拿了部分貨,卻要求退全部貨款,也沒有拿收據(jù),所以他們一開始并不同意退。但后來他們覺得易先生這樣吵上門,讓自己根本無法做生意,才同意退貨。最終,易先生拿到了9000多元的退貨款。
上海收藏行業(yè)協(xié)會會長吳少華表示,近幾年,蜜蠟市場價格飛漲,不少商家投身其中,最典型的就是用塑料制品經過加工冒充蜜蠟。還有一種原料雖然是琥珀,但為了外觀更好看,一些商家會將原料重新溶解后染色充色,這樣一來勢必改變了琥珀原來的成份,便不再是“天然寶石”,這些經過處理的琥珀內部包裹體再無樹枝、泥土的遺跡,也無明顯氣泡,除非去珠寶檢測站用光譜儀器區(qū)分,否則如果沒有一定的專業(yè)鑒定儀器,僅通過肉眼觀察,不僅消費者難辨真假,有時候連商行老板也難辨真假。
據(jù)了解發(fā)現(xiàn),一些玉器專營市場里各種各樣的蜜蠟非常多,無論價格高低,賣家必稱“天然蜜蠟”,但買家詢問是否有相關鑒定證書等,對方表示,不可能對每一個蜜蠟都出具一個證書。
吳少華則給出了幾點簡單識別蜜蠟的方式:第一是看純度,天然蜜蠟里面是透明的,但是又不能太透。放在放大鏡下,查看是否有氣泡,有氣泡的是假的;還有一種破壞性檢測方法,將蜜蠟用火燒,有塑料味則為假。市民如果不能通過以上途徑進行檢測,也可以將蜜蠟飾品帶到城隍珠寶二樓檢測機構進行檢測。